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12-20 15:10:37
地理(部分省市考)
地理圖冊抱著睡,沒事默畫地圖
相信大家手里都人手一本地理圖冊吧,畢竟是學習地理科目必備的武器。你把北斗地理圖冊逐字閱讀一遍,邊看邊做筆記。
圖冊上的所有圖都要看,包括圖片旁邊的文字也要認真通讀,比如一些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等都要看,這些將來都是你答題時的要點。
如果有看不懂的一定要標注出來,找時間集中問老師,千萬不能擱置不管。
你也可以把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貼到床頭,睡前醒后都看一遍,這樣中國的疆域和區(qū)劃以及地形、溫度帶分布等知識心里就有譜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也印在腦子里了。
背會了,就拿張白紙,自己默畫地圖,腦海里回想著這些地方的山川河流、人口、城市等。之后不管題目考你什么,你腦子里都能想起相關內容,分自然全得了。
物理
其實我覺得物理跟數(shù)學很像,是理科特點最強的科目。不少同學都會覺得物理很難,對著題看半天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有了一點思路但又不完整比較混亂,到頭來還是沒能解決這道題。那么,到底怎么才能把它學好學懂呢?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做個比喻。
我為什么給大家做這個比喻呢?因為其實解物理題的過程就是開門的過程。物理題是那扇門,你手里的鑰匙就是你腦子所掌握的基本物理知識點、概念、模型等。
你要想解決一道物理題,首先你的技能包中必須有這道題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比如速度、路程、牛頓定律等等。接下來,怎樣從你雜亂的技能包中快速準確地找出解決這道題所需要的那把鑰匙呢?這就需要你去仔細觀察題目的特點(就像觀察鎖芯的構造一樣),然后思考哪些知識點、公式、模型是與之相匹配的。
所以講到這里,我想大家應該對怎樣學好物理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了吧。簡單總結一下,就是首先必須先掌握好最基礎的知識點、概念和一些非;镜某S玫哪P,這是不可少的。接下來就需要通過不斷地練題來增強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
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識點都不是很難,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可以通過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與同學老師討論把最基本的概念等學好。所以其實大多數(shù)同學的問題不是知識點沒學懂,而是明明課上學的也都懂,就是自己去解題時解不出來,要不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入手,要么就是思路混亂迷迷糊糊的。這該怎么辦呢?練題!多練題!注意我在這里不是提倡題海戰(zhàn)術,而是強調要想把物理(包括數(shù)學)學好,多做題是必須的!千萬不能眼高手低!
那么問題又來了,怎樣做題呢?
這個問題很關鍵,因為相信大家身邊不乏時時刻刻都在練題、刷了一本又一本但成績仍不見起色的同學,他們問題出在哪里呢?其實就是沒有掌握住做題的方法。大家做題一定要搞清楚目的,就是做題不是在追求數(shù)量,跟同學比今天又刷了多少頁資料,多做了幾張卷子。而是質量!做一道題就要真正掌握一道題,包括其涉及的知識點、公式、模型,甚至一些特殊的技巧等,這就是舉一反三的“秘訣”。
那么,怎么才能徹底吃透一道題?
一個詞:多悟!首先是“悟”,就是思考,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比如你遇到一道不會的大題,肯定要看答案對吧,那你是怎么看答案的呢?相信大多數(shù)同學是順著答案的思路從第一行讀到最后一行,對于基礎知識還算牢固的同學,這樣子讀下來是完全不成問題的。但注意!這個過程你其實是被動的,處于知識接收者的地位,并沒有將之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可能如果讓你自己在卷子上做一遍或者給別人講一遍的話你就完全傻眼了。
看答案的正確方式是什么?
依舊是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比如:它為什么這樣切入?是題干中有提示么?這道題為什么選擇這些牛頓定律而不是其他的?這一步到下一步是怎么想到的?是不是題目的什么特點決定的呢?這道題有用到什么特殊的模型么?等等,只有把這些問題想清楚想透徹,才能真正理解這道題,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反復”,要反復悟。正所謂“溫故而知新”。其實每次看同一道題目都會有不同的收獲,因為你每次看它的角度可能會發(fā)生變化,進而會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東西,這樣兩三次下來,你就基本可以做到對這道題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好的把握了,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這里說到反復看,我不禁想提一下關于錯題本的問題。從我上小學時,我媽就總是囑咐我讓我別忘做錯題本,但其實我自從上了初中之后就沒再做過,因為太忙了時間根本不夠用,抄題太麻煩了。從最終的結果看,好像也并沒有多大影響。其實,錯題本只是一個形式,它的真正目的是讓你反復去翻去看。所以了解這一點后就知道錯題本不是必須要有的,在比較繁忙課業(yè)很緊的初三完全可以直接在參考書上做一些標記(比如打鉤、畫星星),一段時間后回去看時方便找到就行。記住,一定要靈活些。
以上是我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體會,總結下來就是先掌握好基礎知識,然后多做題,追求質量而不是數(shù)量,要多悟。
化學
到底怎樣才能把化學學好?
答案是: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解題技巧是完勝的關鍵。
扎實的知識基礎,即課本上那些物質、反應、原理什么的,一定要徹底掌握住。想拋開基礎知識去一味地練題來提高自己的成績,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里大家一定要拋棄自己心中幼稚的想法,覺得背書是一件無聊的、沒有意義、不好玩的事情,就不屑于去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一個真正優(yōu)秀的人,是會要求自己各方面都去努力做到最好,而不是只耍自己的小聰明。所以掌握好基礎知識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去背、去理解,不懂就問同學和老師,相信如果認真去做了,絕大多數(shù)同學還是沒問題的。
關于化學我想強調的其實不是如何學基礎知識,因為那沒有所謂的方法而言,老老實實去背、去理解就好了。在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關于化學考試特點及應對方法的一些感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經歷,卷子上經常見到一些題,它所涉及到的物質或者反應流程什么的完全是課本上沒有的,在這種情況下,出題人還給出了你一系列問題讓你回答,那真是一臉茫然啊……怎么辦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得先弄清楚中考的特點,那就是標準化、客觀化,它所考察的是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社會上一些人說的“中考考得高的很多都是書呆子”這一觀點我是不贊成的。因為很明顯現(xiàn)在只靠背背書上的基礎知識是遠遠不能解決一些中考題目的。認識到這點之后問題就很好解決了。中考它既然是客觀的、標準的,那它給出的答案也一定是令所有考生都信服的,也就是說不會出現(xiàn)“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形。否則如果全國的考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由去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答案,那中考也就失去客觀化和標準化了。
接下來的問題:答案從哪里來?
是從某個人的生活常識或者人生經歷中來么?顯然不是,因為這與客觀化相違。記。捍鸢赣肋h從試卷上來。因為只有這樣才對所有考生是公平的、客觀的、標準的。那怎樣去從試卷上找答案呢?抓出題人的提示,所謂讀出題人的心思。中考試卷上幾乎沒有一句話是廢話,因此要多去留意題干、圖表、備注等提示,慢慢琢磨,答案都藏在出題人給出的提示里。
掌握住這一技能之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即使從來沒見過那個物質、沒聽過那種反應,你也能在出題人的提示下一步步的把這道題目解出來,就想破解迷宮一樣,這種感覺還是很奇妙的。
生物(部分省市考)
其實我覺得生物是最不好拿分又最好拿分的科目。為什么說它最好拿分呢?因為對于初中生來說,只要認真背就能拿高分。
記得我們當時的生物老師給我們說過:生物唯一的復習方法就是背書,把生物書當做課外書一樣的去讀,讀得滾瓜爛熟直到書上的小字部分、配圖什么的你也都清清楚楚了,那生物基本上就離拿滿分不遠了。
所以生物要想考高分,很簡單,就是背書!這點一定要切記。那為什么又說生物最不好拿分呢?理由也很簡單,就是懶得背。其實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時我們選擇理科的原因無非就是歷史政治那些科目懶得背,所以在面對文科特點最濃的生物時,我們也是懶得背。但是生物就是那樣:考場上這個知識點你背住了就會做,沒記住就不會做,就是這么簡單。所以理科生一定要克服自己那種“懶得背”的浮躁幼稚心理,去嚴格要求自己。
相關推薦:點擊查看更多知識點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